还不是光大客户? 轻松三步预约,任意网点领卡!

字号大小:

资金涌进银行理财 理财产品或迎投资良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3月18日晚,央行宣布自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经历了今年的第三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19.5%升至20%,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巨大的通胀压力下,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流动性,这一举措会对居民的个人理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理财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省会各银行普遍取消了首套房利率优惠,购房者往往还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银行放款。此外,为应对存准率上调,部分银行可能会出售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这就使得债市和拆借市场各拆借品种利率上升。理财产品或将迎来投资良机。


  

【现象】资金涌进银行理财

  

上周记者从省会多家银行了解到,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得很好,一些银行甚至要求客户提前预约才能够买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理财师王青霞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是股民,这一部分人感觉在股市阴晴不定之际投资收益机会不大,但又不愿让资金闲置,就把一部分资金抽出来滚动购买短期或超短期理财产品,一旦有机会随时入市。

  

对此,另一位理财师也表示,楼市的严控,让相当一部分炒房的人把资金转移到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来。投资渠道相对匮乏,使得大量资金涌入银行理财,很多产品得销售前一两天预约,否则开卖当天就不容易买得到。

  

住在开发区的陈先生跟记者说,自己几天前在某银行看中了一款14天理财产品,第二天去买的时候,已经售完。不死心的陈先生又去了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同类的短期理财产品同样销售一空。据了解,很多商业银行目前面向客户提供网银购买产品的服务,更便于投资者购买。

  

【缘起】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高

  

金融理财师胡瑞花认为,与加息这剂“猛药”相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居民个人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作用更多是在宏观经济层面。“不过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也能成为投资机会”。

  

有数据显示,各商业银行在1月份共发行产品1287款,与去年1月相比增加了772款,同比增幅149.9%。理财产品分析师认为,从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历史数据来看,每年年初的产品发行量为全年产品发行量的较低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产品发行量将突破16000款。

  

楼市调控,股市振荡,大量投资者眼光开始落到银行理财产品上,尤其是在春节后央行加息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推涨作用逐步显现,银行理财产品备受关注。此番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让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度再次提升。

  

春节加息后,各大银行金融机构也频频发力,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款又一款不同额度、时限的理财产品。相比以往,这些理财产品的理财时间更加灵活,到期利息也更加诱人。部分期限为1天和7天的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快速上调。

  

胡瑞花认为,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使得银行面临较大的吸储压力,银行会提高资金市场利率,如票据利率、债券利率等,因此投资这些产品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将有望上涨。“为了应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部分银行可能会选择出售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这就使得债市和拆借市场各拆借品种利率上升。由于许多人民币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都是投资票据、债券等产品,所以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接下来也会有所提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稳定,是不错的投资渠道”。

  

【背景】银行关紧放贷“水龙头”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9次使用这一金融工具,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都会冻结数量巨大的银行资金。央行收紧银根,让银行也不得不调整贷款发放政策,贷款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购房贷款是个人贷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受到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今年购房者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本来就已经很大。目前,省会各银行普遍取消了首套房利率优惠,购房者往往还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银行放款,而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将让银行的贷款发放“雪上加霜”。“资金紧张不是一家或者几家银行的特殊情况,而是今年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让各家银行在贷款发放上都更加谨慎,“从总行到分行都在控制贷款发放速度,这个政策落实到支行层面,结果就是即使通过了审核,到最后拿到贷款也需要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有些银行现在发放的贷款是早在去年11月就已经通过审核的了”。

  

记者手记

  

有关部门对上月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统计显示,1个月期以下的产品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0.34个百分点,1至3个月期的上升0.11个百分点,3至6个月期的上升0.12个百分点,6至12个月期的上升0.13个百分点。理财分析师认为,在加息周期的大背景下,中短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有望继续走高。

  

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完年后就有很多客户咨询有没有推出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有客户一次就购买上百万元的中短期期限的产品。“一来是客户对CPI上涨越来越敏感,投资从被动到主动。二来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过去相比有所提高”。

  

理财师表示,对于偏好相对较长期限的投资者而言,目前1年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超过4%,个别产品超过5%。

  

在此背景下,去银行选择理财产品的人多了,产品不好买了,想完善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不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下手。

 

来源:东方今报


网银登录
  • 请编辑html内容!

    中国光大银行版权所有 互联网服务信息备案编号:京ICP备05013704号